中国经济新闻联播6月18日北京电(记者王海珠)由中华中医药文化传承工程委员会、全民健康促进工程办公室主办,中城环球(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北京星禾视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一聚成铭(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弘扬中华国粹 、传承中医文化——《中医文化传承》人物系列报道”活动。聚焦中医药领域的优秀人才,听他们讲述增强中医药行业文化自信的故事,发展中医药产业的经营策略,传承中医药成果的宝贵经验。
本期人物:戴艳梅(曾用名代艳梅),国家高级中医针灸师,本科学历。毕业于北京中医大学,是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健康养生分会专家委员,北京妈妈家园中医研究院副院长兼北京分中心主任。中医药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是中医药未来发展的根本遵循。那如何理解“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呢?戴艳梅用自己近30年的从医生涯深刻地阐述了“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内涵。让我们一起听听她的故事。
只因救死扶伤,立志学医
戴艳梅出生于中医世家,其父戴春峰,名老中医,擅长针灸和汤药,伦敦市“回春堂奇难杂症中医院”院长,中国中医研究院客座教授,“太极多维养生防治学”创始人。
家有一位医技如此高超的父亲,戴艳梅自然也受到了一些熏陶。但那时候的她对学医并不感兴趣,更多的兴趣在于看文学书籍、学习英语,所以写作和英语她非常有优势,她也梦想以后当一名作家或翻译家。一个已经有着自己清晰规划的小孩,却因一次偶然的事情改变了她的梦想。有一天,她去医院找父亲,看到了一个疼痛难忍、不能走路的患者,在父亲的针灸下,竟然没几分钟患者就好了,能走路如常了。这一幕,深深的震撼了她,不由自主的觉得中医真神奇,父亲真伟大,我长大也要向父亲一样救死扶伤。没有任何的思想挣扎和犹豫,从那刻起,就埋下立志学医的种子,希望向父亲一样救死扶伤。戴艳梅随即对父亲说:“爸爸,我要跟你学医,以后当医生。”父亲停顿了片刻,说“学医之路非常艰辛,你所要付出的是常人的千倍甚至万倍,学不好甚至会死人的,你可想好?” 戴艳梅果断的点头“我想好了”。从此,一个弱小的姑娘踏上了学医之路。如今她回忆说:那段时间,是她人生最快乐的时候。白天和父亲临床学习,晚上还看很多医书,经常看到深夜,非常充实。经过刻苦努力学习考取了相关专业证书。“救死扶伤”四个字虽然简单,但对于戴艳梅来说,是她梦想改变和梦想开始的种子。
此图为戴艳梅学习毕业证书和专业资格证书
此图为卫生部人才培训中心中医针灸师毕业留念(前排左一::戴艳梅)
此图为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进修学习留念(图右一:戴艳梅)
重视传承,努力学好、应用好父亲传授的医术
戴艳梅大学毕业了,选择了在家乡的一家医院工作,一来尚且年轻,想在基层锻炼;二来可以更好的传承父亲的医术。工作了,往往需要她独挡一面了,以前父亲教她的针灸推拿方法能派上用场了,她边学习,边实践。遇到问题,经常向父亲请教。一晃就是3年,这3年里,她工作倍加努力,认真传承好父亲教给她的医术,帮助了不计其数的患者,并且在当地赢得了名医的声誉。患者的认可让她对自己的工作信心倍增,幸福感倍增。有一次学术会议上,一位中医大师说:“在临床上依然用针灸和推拿治疗疾病的中医,是最可贵的中医。”大师的话语,更加肯定了她对父亲针灸推拿医术的传承,鼓舞她继续努力,发扬光大。
寻求创新,开创“生命花园”的构想
也许是感到自己医术到了瓶颈期,或不甘于沉浸在已有的成就中。戴艳梅毅然离开了家乡,离开了那个熟悉的医院,为了寻找更广阔的天空,提升自己的医术,帮助更多的人。毕竟救死扶伤的种子早已长成了参天大树。她选择来到北京,依然从基层做起,先后在北京几家小医院工作,业余坚持学习,积极参加进修、培训等,不断提高自己医术。基于传承、后期学习和临床实践,她的康复理论逐渐完善。在往后的职业生涯中,她非常认同“上医治未病”的观点,创新性的提出了“生命花园”的构想,即有这么一个地方,运用上针灸、推拿、香薰、音乐等疗法,唤醒生命的内在,让人无大病、不得大病。戴艳梅说:“生命花园,那是我之理想与使命所在,亦会让众生受益之所在,是我今后为中医药发展作出贡献的重要方向。”
戴艳梅的身上,彰显了中医人“爱、专、精”的文化特点。爱,因为爱世人,爱自己的职业,有强大的动力;专,表现为重视传承,努力刻苦做好自己的工作,让自己技术方面精湛;精,体现为精益求精,在传承的基础上,逐步融合自己临床经验和见解,悟出一套创新的理论体系。她是从医过程,就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实践和彰显。医者,仁心也。戴艳梅强调,医生需要有佛的境界,必须加强自我修行,只有自己的技术高了、能力强了,才能更好的帮助更多的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