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西安筑路机械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向阳
中国交建党委常委、副总裁文岗bauma CHINA 2018期间调研西筑展台,杨向阳董事长,胡林副总经理,张永卫总工程师陪同。
中交西安筑路机械有限公司R4000绿色智能型一体化再生沥青搅拌设备
1959年,西安筑路机械厂建厂,属交通部直属骨干企业;
1969年,中国第1套强制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在西筑诞生;1976年,中国第1台沥青混合料摊铺机在西筑诞生;
1982年,中国第1台WB210型稳定土拌合机在西筑诞生;
1999年,工厂股份制改造,生产经营部分随路桥建设整体上市,更名为西安筑路机械有限公司;
2007年,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注资;正式更名为中交西安筑路机械有限公司;
2009年,公司整体搬迁至投资7亿元,占地400余亩的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厂区;
2014年,率先推出SG系列全新超级环保智能沥青搅拌设备,成为当时搅拌设备行业中环保设计理念最新、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新一代沥青搅拌设备;
2016年,利用自有厂房建设中国交建首个8兆瓦“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站”项目正式投入运营,成为西安市第1个直接并入110千伏变电站的光伏发电站;也是西安经开区第1个采用全额上网方式的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
2017年,在“一带一路”沿线巴基斯坦成功实现销售大型沥青搅拌设备10余套,创国内单一国别大型沥青搅拌设备出口新纪录;
2018年,位列“2018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100强之Plus50”第26位,较2017年前进11位;
……
1959-2019年,在建国70周年的重大节点,中交西安筑路机械有限公司(简称西筑)也将迎来60华诞。60载百舸争流,60载春华秋实。翻检与西筑同时期的行业企业,有的或已折戟沉沙,有的或已委身名门,有的或已悄然转型,而西筑依然在变与不变中砥砺前行。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在bauma CHINA 2018工程机械展会上,即将迈入甲子岁月的西筑盛装亮相,并以“60年不忘初心,筑路情始终如一”向外界宣誓着自己的坚守与执着、沉淀与操守。
60载拾级而上 甲子企业老树新花
为公路建设应运而生,这是西筑几代人肩负的神圣使命。1976年,我国第1套强制间歇式LB30型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和第1台LT6型沥青混合料摊铺机在西筑厂诞生,从此西筑扛起了我国路机行业民族品牌的大旗。从八十年代开始,公司凭借不断的发展,争取到了国家“七五”、“八五”、“九五”技术改造项目,先后引进英国Parker、德国benninghaven公司先进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及自行开发,到九十年代中期,西筑已经发展成为全系列批量生产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沥青混合料摊铺机、养护机械三大系列路面机械产品的专业制造厂家;再到2014年西筑自主研发的SG系列环保型沥青搅拌站问世,使得公司在沥青搅拌设备领域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并长期保持行业产销量第一的位置。
60年来,西筑以执着和坚守,变革和创新,通过一代又一代西筑人的努力,在路面机械最为高端的沥青搅拌设备领域发出了自己的最强音。就连起初对国产沥青搅拌设备不屑一顾的国际同行,也认为在中国找到了真正的对手。2017年西筑再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G绿色环保智能型沥青搅拌设备,奠定了其在大型、智能高端市场的主导地位。
2017年西筑销售收入达到了近10亿元的历史高峰,企业也实现了从单一的传统筑养路机械设备制造商到如今覆盖工程施工、设备租赁、易法智能互联网+和光伏产业以及盾构等的品牌延伸,公司多元发展、一体化经营的体系基本成型。从传统的筑养路机械制造企业到相关多元发展,销售业绩连年攀高,产品创新引领行业。在“2018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100强之Plus50”中,西筑位列第26位,较2017年前进11位。
甲子企业老树新花,背后在这家传统制造企业肌体上究竟产生了什么化学反应呢?
“产品+产业” 双轮驱动做强做大主业
多年来,西筑一直在以优质的路面机械产品作为市场定位,并树立起了高质量品牌的信念。然而,西筑并未满足于此。2014年,西筑提出“再出发,再增长”的发展战略,确定了“打造中国道路建设与养护工程先进的专用设备制造服务商”的战略定位,通过拓展产业链,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制造商”向“制造服务商”的转变,提升品牌核心价值。
首先,发展一体化专业租赁服务,变被动租赁为主动经营,组建“中交西筑租赁服务分公司”。其次,在后市场大做文章,拓展业务,挖掘潜力,打造后市场盈利模式。再次,优化营销网络和渠道,成立区域及专业营销公司,建立高效市场运营机制,将与市场有关的资源向销售一线配置,增强市场开发能力,扩大市场份额。
2015年,西筑又提出了“加快推进道路施工装备成套租赁业务和工程承揽加工业务,进一步提升配套服务能力,争取为中国交建上游道路施工和养护业务提供专业化的装备服务支撑”的新思路。3年多来,公司路面工程施工里程累计近百公里,在保障盈利的同时没有出现任何质量问题。
投资方面,积极涉足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和LED节能照明等新能源应用领域。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已成功并入国家电网发电,总装机容量8兆瓦,成为中国交建第1个光伏发电项目、西安市第1个直接并入110千伏变电站的光伏项目。
在后市场方面,配件销售与工程机械的搬迁、翻新、改造、升级业务相互促进,成为新的增长点。环保改造业务和燃烧器改造业务发展势头良好,成为搬迁改造中的新兴重点。同时,易法智能系统及平台自2015年6月正式上线运行,2016年通过了中国交建信息化专项验收,获得了西安市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专项资金奖励,并获批成为中国交建2016年科技研发重点项目,“互联网+工程机械”模式初具雏形。截至目前,已安装易法远程智能服务终端400多套,平台优势逐步显现。
得益于中交集团在西部投资力度增加,西筑抢抓时机,与中交天和合资成立“天和西安”子公司,主要致力于直径10米以下盾构机的生产组装任务。产品拥有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25项,广泛应用于城市市政管网建设、地铁、城际轨道等领域。
分布式光伏、分布式供热、智慧节能照明……,这些看似与筑养路机械制造无关的非主营业务,正在西筑肌体内产生着奇妙的化学变化。这些新兴业务之所以活力十足,与西筑切入角度的选择休戚相关。身处变革转型时期,企业的研发和创新亟待大量资金投入。而当时西筑所处行业正经受着长达数年之久的寒冬洗礼,需求持续疲软,库存大幅积压,整个工程机械行业主业整体亏损,行业陷入大萧条期。为维持企业资金链条的良性、可持续发展,西筑将目光锁定在打造优质的经营性资产方面。在杨向阳看来,分布式光伏、分布式供热、智慧节能照明正巧具备这一属性。
“产品+产业”,西筑选择的既有与筑路机械领域相关的业务,如道路施工、路面工程施工、铣刨工程施工、养护工程施工、微表处施工等;又有看似偏离主业、但内在紧密关联的绿色新能源业务。杨向阳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如高速公路服务区安装的太阳能光伏路灯、用工业化污水处理设备解决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排污问题、分布式供热解决北方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的供热问题等。这些业务与道路、装备紧密关联,强化了西筑道路建设和养护装备的研发制造业务。“西筑提出的‘产品+产业’、‘制造+服务’、‘投资+运营’等多元发展模式,为公司潜心做好筑路机械的科研创新提供了资金保障,能够实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发展格局,把西筑的主业产品做精、做专、做优、做强,最终实现成为绿色道路建设与养护装备先进的制造者、路面及养护工程施工专业的实施者和智能互联和绿色能源业务优秀的投资服务者,”杨向阳表示。而实际上,这三者定位,正是西筑奋斗的初心。
“育才+引才” 以工匠精神狠促科技创新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走过60载春风化雨、创造无数筑养路行业历史的西筑并没有躺在以往的功劳簿上停滞不前。相反,他们以千帆竞发的姿态向塑造精品工程发起冲击,以工匠精神狠促科技创新。
在科技人才内部培养的基础上,公司积极引进外部智库,先后与中国科协未来交通研究所、长安大学共建“绿色智能道路建养装备创新中心”。绿色智能道路建养装备研究院专家团队均为行业顶级专家,为“混合舰队”,既有道路工程施工一线的专家,也有高校各相关专业的教授,既有从事制造业产品设计的研发人员,还有信息化方面的专家,这种混编专家团队将极大地发挥联合创新的作用,有效推动原创性创新和创造。
另外,评选聘任公司首批“西筑工匠”。杨向阳告诉记者,“西筑工匠”是公司一线技能人才的一面旗帜,一线技能人才是公司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的基础。公司将严格落实 “以价值创造者为本”的价值理念。以价值创造为标尺,采用精神与物质激励相结合,通过对首席技师、“百人计划”、“西筑工匠”及关键岗位核心员工的物质奖励和精神表彰,使人才既得“名”,又获“利”,进而激发一线技能人才学习钻研热情和传帮带动力,为公司培养出一批核心骨干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公司将着力构建公平公正的选用人机制,变 “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建“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选用人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拓展职业晋升通道,为各类人才提供价值实现平台。
积极开放的人才环境带给了公司比赛、追赶、超越的成长氛围。如在企业工作20多年,获得过公司“服务明星一等奖”、“总经理特别贡献奖”荣誉,5次荣获公司“优秀员工”和首批“西筑工匠”等称号的市场部售后服务工程师阳赣杰,其带领团队在海拔5200米的藏区安装西筑JD2000型搅拌设备,克服高原反应强烈、施工环境恶劣等种种困难,连续奋战5个月,率先完成了国道562线申克改建A3标项目的路面铺筑。阳赣杰和他的团队用行动赢得了客户掷地有声的“极端工况 见证品质”的溢美之辞。
在“中交集团暨中国交建2018年科技创新大会”获评“创新英才奖”荣誉的总工程师张永卫,长期从事筑养路机械的技术研发和科技管理工作,在绿色环保、智能化沥青搅拌设备技术研发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成果,研发的沥青混合料热拌、温拌、再生装备,引领了沥青搅拌设备行业技术发展。
得益于内外部人才的有力支撑,“十二五”期间,西筑新研发整机产品15个,新增国家专利20项,新增专项技术18项,获国家技术创新项目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同长安大学、重庆交大、中咨养护公司等单位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9项,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3个,开展项目研发合作7个。目前,公司产品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国际UKAS认证、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俄罗斯CU-TR认证、欧盟CE认证。公司获批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公路养护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搅拌设备职业技能鉴定站”,获批陕西省企业技术中心、陕西省筑养路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陕西省道路交通智能检测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材料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60载厚重即将成为序曲,薪火相传,如何能将企业在新时代继续做强做优做大?杨向阳给出了答案,“始终以独占鳌头的核心技术、无可替代的筑养路机械全产业链整合优势、持续不断的变革创新能力,承担起引领我国筑养路机械发展的重任,坚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持创新驱动,坚守工匠精神,把沥青搅拌设备民族第一品牌这面大旗扛好,不忘初心再出发,行稳致远!”
2017年西筑销售收入达到了近10亿元的历史高峰,企业也实现了从单一的传统筑养路机械设备制造商到如今覆盖工程施工、设备租赁、易法智能互联网+和光伏产业以及盾构等的品牌延伸,公司多元发展、一体化经营的体系基本成型。从传统的筑养路机械制造企业到相关多元发展,销售业绩连年攀高,产品创新引领行业。在“2018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100强之Plus50”中,西筑位列第26位,较2017年前进11位。
甲子企业老树新花,背后在这家传统制造企业肌体上究竟产生了什么化学反应呢?
“产品+产业” 双轮驱动做强做大主业
多年来,西筑一直在以优质的路面机械产品作为市场定位,并树立起了高质量品牌的信念。然而,西筑并未满足于此。2014年,西筑提出“再出发,再增长”的发展战略,确定了“打造中国道路建设与养护工程先进的专用设备制造服务商”的战略定位,通过拓展产业链,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制造商”向“制造服务商”的转变,提升品牌核心价值。
首先,发展一体化专业租赁服务,变被动租赁为主动经营,组建“中交西筑租赁服务分公司”。其次,在后市场大做文章,拓展业务,挖掘潜力,打造后市场盈利模式。再次,优化营销网络和渠道,成立区域及专业营销公司,建立高效市场运营机制,将与市场有关的资源向销售一线配置,增强市场开发能力,扩大市场份额。
2015年,西筑又提出了“加快推进道路施工装备成套租赁业务和工程承揽加工业务,进一步提升配套服务能力,争取为中国交建上游道路施工和养护业务提供专业化的装备服务支撑”的新思路。3年多来,公司路面工程施工里程累计近百公里,在保障盈利的同时没有出现任何质量问题。
投资方面,积极涉足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和LED节能照明等新能源应用领域。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已成功并入国家电网发电,总装机容量8兆瓦,成为中国交建第1个光伏发电项目、西安市第1个直接并入110千伏变电站的光伏项目。
在后市场方面,配件销售与工程机械的搬迁、翻新、改造、升级业务相互促进,成为新的增长点。环保改造业务和燃烧器改造业务发展势头良好,成为搬迁改造中的新兴重点。同时,易法智能系统及平台自2015年6月正式上线运行,2016年通过了中国交建信息化专项验收,获得了西安市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专项资金奖励,并获批成为中国交建2016年科技研发重点项目,“互联网+工程机械”模式初具雏形。截至目前,已安装易法远程智能服务终端400多套,平台优势逐步显现。
得益于中交集团在西部投资力度增加,西筑抢抓时机,与中交天和合资成立“天和西安”子公司,主要致力于直径10米以下盾构机的生产组装任务。产品拥有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25项,广泛应用于城市市政管网建设、地铁、城际轨道等领域。
分布式光伏、分布式供热、智慧节能照明……,这些看似与筑养路机械制造无关的非主营业务,正在西筑肌体内产生着奇妙的化学变化。这些新兴业务之所以活力十足,与西筑切入角度的选择休戚相关。身处变革转型时期,企业的研发和创新亟待大量资金投入。而当时西筑所处行业正经受着长达数年之久的寒冬洗礼,需求持续疲软,库存大幅积压,整个工程机械行业主业整体亏损,行业陷入大萧条期。为维持企业资金链条的良性、可持续发展,西筑将目光锁定在打造优质的经营性资产方面。在杨向阳看来,分布式光伏、分布式供热、智慧节能照明正巧具备这一属性。
“产品+产业”,西筑选择的既有与筑路机械领域相关的业务,如道路施工、路面工程施工、铣刨工程施工、养护工程施工、微表处施工等;又有看似偏离主业、但内在紧密关联的绿色新能源业务。杨向阳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如高速公路服务区安装的太阳能光伏路灯、用工业化污水处理设备解决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排污问题、分布式供热解决北方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的供热问题等。这些业务与道路、装备紧密关联,强化了西筑道路建设和养护装备的研发制造业务。“西筑提出的‘产品+产业’、‘制造+服务’、‘投资+运营’等多元发展模式,为公司潜心做好筑路机械的科研创新提供了资金保障,能够实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发展格局,把西筑的主业产品做精、做专、做优、做强,最终实现成为绿色道路建设与养护装备先进的制造者、路面及养护工程施工专业的实施者和智能互联和绿色能源业务优秀的投资服务者,”杨向阳表示。而实际上,这三者定位,正是西筑奋斗的初心。
“育才+引才” 以工匠精神狠促科技创新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走过60载春风化雨、创造无数筑养路行业历史的西筑并没有躺在以往的功劳簿上停滞不前。相反,他们以千帆竞发的姿态向塑造精品工程发起冲击,以工匠精神狠促科技创新。
在科技人才内部培养的基础上,公司积极引进外部智库,先后与中国科协未来交通研究所、长安大学共建“绿色智能道路建养装备创新中心”。绿色智能道路建养装备研究院专家团队均为行业顶级专家,为“混合舰队”,既有道路工程施工一线的专家,也有高校各相关专业的教授,既有从事制造业产品设计的研发人员,还有信息化方面的专家,这种混编专家团队将极大地发挥联合创新的作用,有效推动原创性创新和创造。
另外,评选聘任公司首批“西筑工匠”。杨向阳告诉记者,“西筑工匠”是公司一线技能人才的一面旗帜,一线技能人才是公司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的基础。公司将严格落实 “以价值创造者为本”的价值理念。以价值创造为标尺,采用精神与物质激励相结合,通过对首席技师、“百人计划”、“西筑工匠”及关键岗位核心员工的物质奖励和精神表彰,使人才既得“名”,又获“利”,进而激发一线技能人才学习钻研热情和传帮带动力,为公司培养出一批核心骨干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公司将着力构建公平公正的选用人机制,变 “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建“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选用人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拓展职业晋升通道,为各类人才提供价值实现平台。
积极开放的人才环境带给了公司比赛、追赶、超越的成长氛围。如在企业工作20多年,获得过公司“服务明星一等奖”、“总经理特别贡献奖”荣誉,5次荣获公司“优秀员工”和首批“西筑工匠”等称号的市场部售后服务工程师阳赣杰,其带领团队在海拔5200米的藏区安装西筑JD2000型搅拌设备,克服高原反应强烈、施工环境恶劣等种种困难,连续奋战5个月,率先完成了国道562线申克改建A3标项目的路面铺筑。阳赣杰和他的团队用行动赢得了客户掷地有声的“极端工况 见证品质”的溢美之辞。
在“中交集团暨中国交建2018年科技创新大会”获评“创新英才奖”荣誉的总工程师张永卫,长期从事筑养路机械的技术研发和科技管理工作,在绿色环保、智能化沥青搅拌设备技术研发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成果,研发的沥青混合料热拌、温拌、再生装备,引领了沥青搅拌设备行业技术发展。
得益于内外部人才的有力支撑,“十二五”期间,西筑新研发整机产品15个,新增国家专利20项,新增专项技术18项,获国家技术创新项目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同长安大学、重庆交大、中咨养护公司等单位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9项,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3个,开展项目研发合作7个。目前,公司产品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国际UKAS认证、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俄罗斯CU-TR认证、欧盟CE认证。公司获批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公路养护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搅拌设备职业技能鉴定站”,获批陕西省企业技术中心、陕西省筑养路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陕西省道路交通智能检测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材料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60载厚重即将成为序曲,薪火相传,如何能将企业在新时代继续做强做优做大?杨向阳给出了答案,“始终以独占鳌头的核心技术、无可替代的筑养路机械全产业链整合优势、持续不断的变革创新能力,承担起引领我国筑养路机械发展的重任,坚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持创新驱动,坚守工匠精神,把沥青搅拌设备民族第一品牌这面大旗扛好,不忘初心再出发,行稳致远!”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