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老旧小区停车问题十分凸显,抢车位、装地锁等方式不断出现。不久前,昌平交通支队把综合整治老旧小区“停车难、行车乱、出行堵”的问题摆上重要日程,着力打通微循环,解决“肠梗阻”。(北京晚报4月3日)
曾有专家对北京40多个社区进行实地调研,发现许多老旧小区属于无人管理的状态,95%的社区中存在停车非常拥挤的情况。对于一些有物业服务的社区,也常因为停车等服务不到位,导致居民不愿缴纳物业费,物业公司又因此不愿提供相关服务,业主与物业矛盾激化。因为车位紧张,居民之间抢车位停放相互闹矛盾,车辆出入不便,不断发生事故。
“老旧小区停车难”,该如何“破解”?
引入物业管理公司、拆除违建建立体停车场……许多老旧小区依据自身的特点,尝试着不同的破题方式。反映了广大居民的迫切心情和由衷期盼,倒逼政府部门想居民之所想,开动脑筋,创新举措,综合施策,切实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
有媒体报道了这么几个实例:崇西小区中的许多楼房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小区周围车位只有88个,“抢车位”的情况天天出现。3月初,该小区通过居民自管公约,将小区停车证分为包月、计次、临停三种,小区停车难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缓解;东四环附近的垡头一区南院小区,多是四层老楼,最老的房子已超过50年。一年多前,小区中的停车难问题困扰着居民的日常生活。车辆见缝插针,横七竖八地停放在小区中,地锁、废旧自行车等都成为占车位的工具,居民常因争抢车位而矛盾不断。几栋楼中央围着的一片空地是小区中不多的公共空间,铺设的道砖上划出了50多个车位,每个车位前都写着车牌号。进出小区处的栏杆在识别车牌号后自动抬起,小区中均为固定车位,外来车辆无法进入。在与居民多次沟通后,老旧小区中第一次引入了专业的物业公司进行管理。物业公司进驻小区后,开始对绿地补种、整治环境,同时施划停车位。居委会挨家挨户让居民填写调查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居民同意收费,然后再进行价格意见征询,最终确定收费标准。物业公司的管理和服务较为专业化,在规划了小区的空间后,小区的居民基本上都有了固定车位;1992年建成的北五环外的清河毛纺厂北小区,9栋楼共有902户居民。小区仅有的130多个车位,无法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一年多前,社区开展停车需求调查,发现小区停车位缺口140个。在对小区可用空间进行调研时发现,在小区东侧存在一块约1400平方米的违章建筑。拆除违建建立体停车库的想法出现后,街道办事处便组织人员与居民协商,在得到了八成居民同意与认可后,拆违建库的做法在去年春节后开始动工。一个四层立体停车楼刚刚建成。车辆驶入车位后,车主便可离开车辆,车辆通过升降横移停入指定位置。据该社区一名工作人员介绍,他们的做法是社会资源来投入,根据相关政策,区政府有一定的奖励和补贴,后期就是企业自己运行、自己收费,来实现收支平衡。去年年底立体车库投入使用,共建有140个停车位,其中有90多个车位已经被小区居民租用。
破解“老旧小区停车难”,在有关专家看来,一些老旧小区内部及周围空间中仍有可以规划利用的空间,在一些老旧小区改造中,可以因地制宜地引入一些新的停车方式,对于缓解停车难会起到一定效果。与此同时,在小区周边与内部寻找可以利用的空间,通过招商引资,为小区建立公共停车库,通过限价收费,竞标引进服务商,体现政府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半市场化模式。
良好的生活环境是居民幸福生活的支点。老旧小区“历史欠账”较多,很多小区长期没有物业管理,虽然想引入物业公司,但很难承担管理中需要投入的大量资金。这是时下“老旧小区停车难”的第一大难点。政府部门应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对承接老旧小区管理责任的物业公司给予一定支持,使老旧小区在专业化的规划下,改造环境、施划车位并规范管理,使老旧小区能够实现常态化管理,最终让老旧小区居民能够享受到社会发展而带来的红利,这应该是我们破解“老旧小区停车难”的着力点和动力源,更该是我们工作的落脚点。
依笔者之见,“老旧小区停车难”,不妨循此思路,因地制宜,“靠船下篙”,切实“破解”。
(作者:周志宏)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