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讯(记者韩同瑞 通讯员廖丽华)“靶基因是什么?”“如何判断免疫活性?”“血红蛋白片段长短是由哪段基因控制的?”……这几天,浙江万里学院研究员包永波的QQ群里很是热闹。在与宁波12名“科技新苗”结对后,他将在带领这批高中生走进大学实验室,共同探索科技创新中的奥秘。
中学生怎么会与高校研究员一起参与科研探讨?据了解,这是由市科协与市教育局联合启动的“科技新苗”培养计划,旨在激发创新潜力,为未来储备科技创新拔尖后备人才。
通过四期培养,目前,已经有近400名优秀高中生参加了这一活动,共确立了66个科研项目,其中50个已完成。今年,又有近百名学生参与该活动,他们将得到宁波各高校院所优秀导师的辅导。
包永波是结对宁波惠贞书院与鄞州正始中学“科技新苗”的导师。一个月前,他就为这12位学生定好了科研目标———参与完成《血红蛋白抗菌活性及其抗菌机制的研究进展》的论文综述。中学生也能参与高水准论文写作,这一消息让12名“科技新苗”激动不已。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研究员”们在课余时间开始了论文的阅读。暑假期间,他们还将跟随导师的步伐,走进高校实验室开展RNA提取、转基因实验等工作,深度体验科研工作的乐趣。让包永波感到意外的是,这几名小“研究员”不仅能读懂高深的论文,还会积极主动请教老师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新冠疫情下的石墨烯产业分析”“应对疫情如何从水稻育种来提高产量的研究”“医用口罩中环氧乙烷等残留量的检测”“cDNA的合成和重组质粒大肠杆菌的获得”“生物质制备石墨烯并应用于抗癌治疗”……今年,在“大咖”导师们的指点下,“科技新苗”们启动了一项项了不起的研究。
截止目前,该活动已收到研究报告、论文138篇,其中18篇论文被国家级期刊录用,3篇发表在核心期刊;申报专利17项,其中6项实用新型专利已授权,4项发明专利进入实质审查阶段;提交计算机应用设计程序4个。获得省市级创新、实践活动等各类奖项42个。
“走进高大上的专业实验室是非常酷的体验,导师们也非常厉害,对我们帮助很大。”毕业于惠贞书院的乌翛冰同学告诉记者,在参加第一届培养计划后,曾经不是尖子生的他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去年,他在高考后填报了江南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并顺利入读。此外,镇海中学参加培育计划的同学中,已毕业有18人,均被国内外一流大学录取。
据了解,今年活动还遴选建设了10个科创教育基地,辐射初中阶段科技特色学校,预计年均培养人数1.5万人。其中,效实中学已于今年6月启动“未来创新拔尖人才培养项目”,与宁波4家高校科研究所签约。惠贞书院已在物理、化学、信息技术、数学、生物等5个学科启动合作培养计划,指导教师增至12名,设立了6个科苗工作站。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相互促进、密不可分,是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活动的实施,将进一步在全市培育良好的创新氛围,为宁波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添砖加瓦。”宁波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
转载请注明出处。